close
「台塑大王」王永慶當初在計畫投資生產塑膠粉時,經查實,國際行情每噸售價是一千美元,他認為有利可圖。但市場行情隨時都在變,等王永慶將塑膠粉生產出來時,國際行情價已經跌至八百美元以下。而台塑因為產量少,每噸生產成本在八百美元以上,明顯不具備競爭力;加上當時外銷市場還沒打開,台灣僅有的兩家膠布機廠又認為台塑的塑膠粉品質欠佳,拒絕採用,造成台塑的產品嚴重滯銷。
王永慶不是那種沉溺於後悔的人,他只考慮如何解決目前的困境。他的決定是:繼續擴大生產,努力降低成本。這種想法卻遭到反對。公司內部主張請求政府管制進口,加以保護,否則,以現有的產量都已經銷不出去了,增加產量不是會造成更加沉重的壓力嗎?
但王永慶認為,靠政府保護是治標不治本的短視行為,就像在娘懷裡寵大的孩子一樣,終究難成大器。要想在市場上長期立足,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擴產雖然不一定保證成功,但至少有個希望。
一九五八年,在王永慶的堅持下,台塑進行了第一次擴建工程,使月產量翻了一番,達到兩百噸。然而在台塑擴建增產的同時,日本許多塑膠廠的產量也倍數增加,成本降低的幅度比台塑更大。相較之下,台塑的產品成本還是偏高,依然不具備市場競爭力。
怎麼辦?王永慶決定繼續增產。為此,王永慶召集公司的高層幹部以及專門從國外請來的顧問共商對策。會上,大家一致同意再次擴建,但在規模上卻出現分歧。有人提議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擴展一倍,即提高至月產量四百噸;外國顧問則提出增至六百噸。
王永慶的提議是:增至一千兩百噸,產量提高到原來的整整六倍!這一數字驚得在場的所有人都呆了。
外國顧問再次建議:「台塑最初的規模只有一百噸,要進行大規模的擴建,設備就得全部更新。雖然提高到一千兩噸,成本會大大降低,但風險也隨之增大。因此,六百噸是一個比較合理而且保險的數字。」
王永慶則堅持:「我們的倉庫裡,產品堆積如山,追究其原因是價格太高。現在日本的塑膠廠月產量已達到五千噸,如果我們只是小改造,成本下不來,仍然不具備競爭力,結果只有死路一條。我們現在是騎在老虎背上,如果掉下來,後果不堪設想。只有竭盡全力,將老虎澈底征服!」
王永慶的一番話,終於使與會人士接受他的觀點,連外國顧問都不禁為之折服。就這樣,王永慶的建議獲得了台塑高層的一致通過。但是,擴建計畫還不能馬上實施,因為增產需要增添設備,而購買新設備需要外匯。按當時的外匯政策,台塑的計畫須經過特別批准。王永慶將台塑的擴建計畫提交給「工業委員會」主管進口設備的第一處處長沈觀泰。沈觀泰被王永慶的膽識所打動,爽快地批准了王永慶的計畫,使台塑的擴建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一九六○年,台塑的第二期擴建工程如期完成,塑膠粉的月產量激增至一千兩百噸,成本果然大幅降低,具備了到海外市場競爭的條件。
企業在做決策時,應根據企業的自身狀況和市場實際需要來考慮。很多時候需要背水一戰的勇氣,該大膽的時候就要大膽。
決策是企業的方向和生命,做任何決策,都應該重視邏輯,尊重客觀事實,並且始終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切忌情緒激動,主觀臆斷。
做決策三要素
下面就是做決策所須的三要素:
敢想:決策者首先要敢想,想別人不敢想,創別人不敢創。敢想首先要突破自我,突破思維定勢,切忌隨波逐流或人云亦云。敢於思考,敢於創新,是成功決策者的第一大法寶。
慢定:新奇的想法不一定都是正確可行的,做決策需要勇氣,更需要耐心。當你有了新奇想法,在拍板定案之前多問幾個為什麼。首先想想市場需求性,其次看看是否符合企業的發展戰略,再算算你是否具有足夠的資源,最後問問有沒有能夠操作你想法的人。
快做:做決策需要耐心,執行決策則需要果斷與迅速,及時抓住時機。執行決策要快,一是需要高效率的工作,否則最好的決策也會被拖垮;二是要提高士氣,大家緊密配合,一鼓作氣。在高效率的執行中,暴露的問題可盡快解決。
敢想開闊了思路,創造了點子;慢定使決策準確,符合實際;快做保證了決策的良好運用。
成功決策者必備素質
想成為一名成功的決策者,還需要具備以下素質:
豐富的專業知識。特別是要有豐富的本行業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並且要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要了解數學、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等基本知識,並了解經濟的發展趨勢。
敏銳的目光和創新精神。決策者要目光敏銳,有辨別分析的能力,能一針見血地看出問題的癥結和本質;同時思路要開闊,有創新精神。如果不善於發現問題或者安於現狀,就不能在競爭中前進,不能始終站在形勢發展的前端。
善於聽取和選擇意見。在決策之前,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要善於團結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善於從眾說紛紜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從而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切忌自己先有結論,然後再去搜集意見來論證自己的結論。
決斷的魄力與組織能力。各種方案通過民主討論後,你要果斷地加以集中做出決定,隨即組織力量加以實施。在決斷時,要正確對待「折衷」問題。正確的折衷是在確定應該怎麼辦的基礎上做適當的讓步;不正確的折衷是過多地考慮如何能使別人接受,不惜放棄正確的方案。但在控制執行情況、分析資訊之後,如發現有些問題證實決策失誤時,也要勇於承擔過失,果斷地加以修正。
(本文摘錄自高寶書版公司新出版之《做生意就是做人氣》/方軍著)
更多訊息,歡迎請至【高寶閱讀網】 http://gobooks.com.tw/
王永慶不是那種沉溺於後悔的人,他只考慮如何解決目前的困境。他的決定是:繼續擴大生產,努力降低成本。這種想法卻遭到反對。公司內部主張請求政府管制進口,加以保護,否則,以現有的產量都已經銷不出去了,增加產量不是會造成更加沉重的壓力嗎?
但王永慶認為,靠政府保護是治標不治本的短視行為,就像在娘懷裡寵大的孩子一樣,終究難成大器。要想在市場上長期立足,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擴產雖然不一定保證成功,但至少有個希望。
一九五八年,在王永慶的堅持下,台塑進行了第一次擴建工程,使月產量翻了一番,達到兩百噸。然而在台塑擴建增產的同時,日本許多塑膠廠的產量也倍數增加,成本降低的幅度比台塑更大。相較之下,台塑的產品成本還是偏高,依然不具備市場競爭力。
怎麼辦?王永慶決定繼續增產。為此,王永慶召集公司的高層幹部以及專門從國外請來的顧問共商對策。會上,大家一致同意再次擴建,但在規模上卻出現分歧。有人提議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擴展一倍,即提高至月產量四百噸;外國顧問則提出增至六百噸。
王永慶的提議是:增至一千兩百噸,產量提高到原來的整整六倍!這一數字驚得在場的所有人都呆了。
外國顧問再次建議:「台塑最初的規模只有一百噸,要進行大規模的擴建,設備就得全部更新。雖然提高到一千兩噸,成本會大大降低,但風險也隨之增大。因此,六百噸是一個比較合理而且保險的數字。」
王永慶則堅持:「我們的倉庫裡,產品堆積如山,追究其原因是價格太高。現在日本的塑膠廠月產量已達到五千噸,如果我們只是小改造,成本下不來,仍然不具備競爭力,結果只有死路一條。我們現在是騎在老虎背上,如果掉下來,後果不堪設想。只有竭盡全力,將老虎澈底征服!」
王永慶的一番話,終於使與會人士接受他的觀點,連外國顧問都不禁為之折服。就這樣,王永慶的建議獲得了台塑高層的一致通過。但是,擴建計畫還不能馬上實施,因為增產需要增添設備,而購買新設備需要外匯。按當時的外匯政策,台塑的計畫須經過特別批准。王永慶將台塑的擴建計畫提交給「工業委員會」主管進口設備的第一處處長沈觀泰。沈觀泰被王永慶的膽識所打動,爽快地批准了王永慶的計畫,使台塑的擴建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一九六○年,台塑的第二期擴建工程如期完成,塑膠粉的月產量激增至一千兩百噸,成本果然大幅降低,具備了到海外市場競爭的條件。
企業在做決策時,應根據企業的自身狀況和市場實際需要來考慮。很多時候需要背水一戰的勇氣,該大膽的時候就要大膽。
決策是企業的方向和生命,做任何決策,都應該重視邏輯,尊重客觀事實,並且始終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切忌情緒激動,主觀臆斷。
做決策三要素
下面就是做決策所須的三要素:
敢想:決策者首先要敢想,想別人不敢想,創別人不敢創。敢想首先要突破自我,突破思維定勢,切忌隨波逐流或人云亦云。敢於思考,敢於創新,是成功決策者的第一大法寶。
慢定:新奇的想法不一定都是正確可行的,做決策需要勇氣,更需要耐心。當你有了新奇想法,在拍板定案之前多問幾個為什麼。首先想想市場需求性,其次看看是否符合企業的發展戰略,再算算你是否具有足夠的資源,最後問問有沒有能夠操作你想法的人。
快做:做決策需要耐心,執行決策則需要果斷與迅速,及時抓住時機。執行決策要快,一是需要高效率的工作,否則最好的決策也會被拖垮;二是要提高士氣,大家緊密配合,一鼓作氣。在高效率的執行中,暴露的問題可盡快解決。
敢想開闊了思路,創造了點子;慢定使決策準確,符合實際;快做保證了決策的良好運用。
成功決策者必備素質
想成為一名成功的決策者,還需要具備以下素質:
豐富的專業知識。特別是要有豐富的本行業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並且要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要了解數學、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等基本知識,並了解經濟的發展趨勢。
敏銳的目光和創新精神。決策者要目光敏銳,有辨別分析的能力,能一針見血地看出問題的癥結和本質;同時思路要開闊,有創新精神。如果不善於發現問題或者安於現狀,就不能在競爭中前進,不能始終站在形勢發展的前端。
善於聽取和選擇意見。在決策之前,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要善於團結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善於從眾說紛紜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從而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切忌自己先有結論,然後再去搜集意見來論證自己的結論。
決斷的魄力與組織能力。各種方案通過民主討論後,你要果斷地加以集中做出決定,隨即組織力量加以實施。在決斷時,要正確對待「折衷」問題。正確的折衷是在確定應該怎麼辦的基礎上做適當的讓步;不正確的折衷是過多地考慮如何能使別人接受,不惜放棄正確的方案。但在控制執行情況、分析資訊之後,如發現有些問題證實決策失誤時,也要勇於承擔過失,果斷地加以修正。
(本文摘錄自高寶書版公司新出版之《做生意就是做人氣》/方軍著)
更多訊息,歡迎請至【高寶閱讀網】 http://gobooks.com.tw/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