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停看聽    
輕鬆搞懂ETF股票型基金

ETF是以股票交付信託並以其為實物擔保,分割成眾多單價較低之投資單位,發行受益憑證。其法律結構是開放型共同基金,所有監管其他共同基金的相關條例法則也適用在ETFs 之上,也正由於ETFs 兼具股票與指數基金的特色,因此又被稱為指數股票—Index Shares或指數參與單位Index Participation Units。

整體來看ETF有幾項別於其他金融商品的特色,最重要的就是「被動式管理」(Passive Management)的投資組合。它與一般金融商品積極追求績效的目的不同,而是以『複製』指數為目的,主要在於讓價格能與指數維持連動的關係。因此,除了會因為連動指數改變而調整比重之外,ETF決不會隨經濟、金融或證券市場環境變化而改變投資組合,以符合「被動式管理」之目的。

另外ETF還有幾個特色,在報價方面,ETF在交易日內每5到15秒計算淨值,與一般共同基金每日計算一次淨值不同,而且價格變化如同股票一樣,由市場供需機制決定。在交易費用方面,ETF與買賣股票相同,一般來說包括經紀商交易的手續費,與賣出時課徵的證券交易稅。在買賣方式上,投資人可透過任何合法的證券經紀商買賣。也可做信用交易(融資融券)。

由於ETF是在交易所掛牌買賣,交易方式與個股交易完全相同,投資人可以直接透過一般股票經紀商在交易所買賣,不論融資、融券或是當沖都可以操作。投資人可經由購買此憑證直接參與股價指數之表現,而不需個別購買指數之成分股票以模擬指數之走勢,節省投資人大量的金錢與時間。

對許多新發行ETF的市場來說,ETF要能夠普及到ㄧ般投資人手中,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其銷售系統。因為對於慣於投資基金的海外投資人(特別是美國投資人)來說,買賣ETF比較像是在買賣股票而不是基金,這一點令許多傳統的基金投資人難以適應,因為,對基金投資人來說,他們已經習慣每月定時扣固定的款項去購買基金,但如果購買ETF,投資人在交易成本以及買賣金額(不固定)上都與過去購買共同基金不同。

ETF與標的指數之關聯性

指數是用來衡量各市場或產業走勢之指標,每檔ETF均是追蹤某一個特定指數,所追蹤之指數即為各檔ETF之標的指數。例如:香港盈富基金係以「香港恆生指數」為標的指數,買賣香港盈富基金就等於買賣香港恆生指數。

為了讓ETF淨值能反映與標的指數之水平,每一檔ETF在商品規劃之初,會將ETF之每一單位淨值設計為標的指數之某一百分比,因為將ETF之淨值和股價指數連結起來,投資ETF之損益便與指數之走勢直接相關,這樣設計最大的好處在於投資人能夠迅速地知道ETF的買賣價格。例如:香港盈富基金(ETF)首次發行之淨值是以標的指數之千分之一計算,如無追蹤誤差,此連動關係將持續維持。當恆生指數為10,000點時,盈富基金之每一單位市價應為10元,當恆生指數上升或下跌100點,盈富基金之單位淨值應約上升或下跌0.1元。香港聯合交易所除了隨時揭示恒生指數水平外,亦會隨時揭示盈富基金之每一單位預估淨值,以供投資人參考。

ETF的操作重點並不在於打敗指數,而是以完全複製指數為目的,因此,投資人或基金經理人都不需要花時間去研究個股的狀況,只要將投資判斷鎖定在大盤或是特定產業之上,透由投資指數來降低個別企業可能發生的投資風險,達到分散投資的目的,而ETF的發行商也可以隨市場供需狀況而機動調整發行數量,因此ETF不會出現一般指數基金大幅折價或是流動性不佳等等問題,也沒有期貨保證金追繳的風險。

投資指數最大的好處就是非常清楚容易,投資人無需針對個別企業或基金經理人的績效等等進行評估研究,就連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都盛讚ETF的概念是最適合基金入門的概念,因此自從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推出ETF以來,ETF已成為市場上重要且快速成長的一種新金融商品,近年來深受投資大眾所喜愛。

投資人要注意的是,在選擇ETF時,主要考慮重點應放在該指數是否是市場投資人廣泛使用之基準指數,如此才能滿足投資人以單一證券投資整體市場或特定屬性市場之需求,且這樣的ETF才能具備較高之流動性。其次,標的指數之調整頻率不能太頻繁,否則指數股票組合與標的指數之關聯性將受到影響。

(本文摘錄自高寶書版公司出版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