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情海三例

案例一,女子很傷心,交往兩個月的男友忽然發難說分手,沒太多理由,連解釋都多餘,稍微明確的說法是:前一週因女方忙兩人少聯絡,男人竟然覺得單獨一個人的感覺也不錯。於是,這般。

案例二,女子很焦躁,交往多年的男友在異國變得冷淡,該有的聯絡方式從電話、email到MSN明顯減量,女方打國際電話去訴苦,還被曉以大義:「電話費很貴,以後不要打給我。」要一個解釋,男方說最近忙,但還是為了兩人理想在前進,並未變心。

案例三,女子很理性,相親認識的男人看來學歷、人品都不差,但在她嚴格的檢視下,數月來在工作、生活、交友、習慣都可舉出毛病,目前男方的認知是「我們比朋友再好一點。」女方的認知是:「就是朋友。」

都是我近身周遭朋友,三例中的女主角展現了頗大的性格差距。案例一女生才剛被男方幾週前要求與其家人吃飯,她還狐疑怎麼進展到這裡了嗎?沒想到卻被爛人(?)給無預警三振。她當然氣,又覺不值,對人性失望,也對自身價值動搖。

案例二女生很年輕,即將出國深造,所以和男友將繼續分隔更遠的兩地,她焦慮地想搞清楚現狀如何,如果被甩了就趕快接受事實,以免幾個月後在異鄉崩潰更難受。她有一點覺得怕錯怪對方,但跡象又很明顯已漸行漸遠,她覺得不開心了。
這時候該主動分手算了?相對案例一她是個理性派。

但案例三的女生又是理性之冠。她根本沒有把對方當成男友,儘管男方認知一兩週都有碰面,都在嘗試交往,但女方顯然嚴格定位在某個層級,先交朋友再說,可以吃飯,可以請對方幫忙電腦,可以瞭解彼此生活和家庭、交友背景,但手都沒牽,坐姿也距離很遠。

案例三的「古樸」媲美果陀的懷舊舞台劇「淡水小鎮」,可惜郎有情妹無意,或至少還不夠有意到不挑剔對方的缺陷。

這三種案例天天都在人間上演,有人是遇到愛情或寂寞就投降,有人戀舊但也不怕割愛,有人睜大眼睛選對象,不在乎寂寞,也毫無急迫感。

誰會找到幸福?這與當事者的態度有關,其實也還是和命運有關,不能說哪種方式一定對,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你怎麼想,不代表你會找到被你所迷、願為你付出的人。

案例一之女,可能尋覓太久、碰撞太久、坎坷太久,這次的爛人(或自私男、或搞不清狀況男、或沒禮貌男)不是第一個,也未必是最後一個。但,我們該問自己:我們的警報系統、偵測系統、辨識系統,要不要確定一下失靈了沒?我們「遇人不淑」的背後,除了對方不夠「好」之外,我們自己怎麼失去預防、自保的能力?又讓病毒有機可乘?

案例二的女生當然可以在不安全感下丟掉一切,反正異鄉攻讀博士很辛苦,不想帶著七上八下揣測的心出國。可是,以後再遇上這樣的問題,她永遠要比對方正式說分手前先跑開嗎?沒辦法承受感情之路上的高低起伏,遇到狀況就想閃,這會不會是E世代用電腦、玩電玩「隨時關機、重新開機」的新制約?

如果多年男友真的也處於某種低潮或挑戰,沒辦法做到如往常般體貼殷勤,你要不要暫時接納這狀況?還是立刻要求對方「改正」或「保證」?被「冷處理」當然不好受,可是立刻反守為攻、升高批判或斷然處置,也可能是兩面刃,壞了一段因緣。

案例三的女生潔身自好,因此變得高標準,這是她的價值選擇。她自己也會知道(或隨年齡增長,必然知道)這世界上達到自己標準的好丈夫並不太多。標準有沒有可能變動?有沒有會出現特例?還是她真的會遇到一個理想老公,然後喜悅堅定地表示:「看!我的堅持是有代價的!」?沒人現在知道。

所以不同的愛情故事在某個階段,都能提供別人啟示,只是那些啟示都可能是階段性的推論。戲,要看下去才知道,我的建議或關心也僅是我的建議與關心,與對方的生命軌跡到底還是無涉。

只能慶幸:我不再需要玩這些情海人性遊戲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