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次當我在與創業學員們談論公司策略時,不少學員們都會對策略有所誤解,許多學員會直接把公司理常見得「計畫」想成策略,有些則認為目前的公司老闆沒有策略還不是一樣當老闆,更何況創業之初就來談策略似乎過早,或者認為小企業又比不上那些大公司,設定策略也沒有什麼用的想法,但矛盾的是,當我們討論員工為什麼不滿目前的老闆時,更多的學員會反應目前公司或領導者沒有方向、沒有策略、沒有理念、更沒有發展性等理由。

其實,在我們羨慕那些可以上得了媒體、具有品牌形像、或者提供令人稱羨福利的大公司完整的架構與經營規模之前,我們也不能忘記幾乎所有國家的經濟體,大多是由中小企業與家族企業為主要結構,而各國所謂的經濟奇蹟,也多半依靠這群體制規模也許並不完善、產品也幾乎沒有形像可言的小公司所帶動出來的結果,在美國排行五百大的企業中,就有為數不少的企業,屬於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而他們成功的秘訣,除了掌握自己「小」優勢所帶來:機動與彈性的經營方式、速度化的追求與效率管理、著重溝通的架構,與精確且聰明策略應用,往往能夠以小博大的衝出亮麗的好成績。

現在市場上經常會聽到「策略」兩個字,隨便到書店走一圈,就會看到企管相關類別中,陳列著一堆策略,舉凡從管理、營運、人事、財務、產品與服務、到行銷、廣告、成本管理,乃至現在流行的優勢策略等,而其中幾個比較經常被討論的策略如下:

1. 經營管理策略:依照獲利或顧客滿意等老闆追求的理念訴求,設計公司經營流程與架構。比方結帳快速、製造速度、降低浪費或報廢率等。
2. 人事管理與評量策略:依照公司價值觀與理念擬定徵人條件、員工考評、獎懲、或相關管理辦法。
3. 產品服務與客戶策略:常見的策略包括在產品品質、價格、服務效率、速度、與滿意度等策略。
4. 財務管理策略:依照公司的導向包含成本控制、追求股東最大權益等策略。
5. 資源管理策略:舉凡人脈管理、知識管理、價值管理等策略。
6. 風險危機管理策略:設預平損點、危機處理流程、風險評量與控管等策略。
7. 自我管理策略:組織學習、執行力、品德、價值觀等策略。

策略一定要由老闆自己來。我自己將老闆該做的這套策略定義為「帶動公司發展方向的基石」,這最主要是在創業初期,老闆本人所擬定的這套策略往往包含著他的經營理念、價值觀、與個人的願景,許多我們現在常聽到管理人員口中的策略,其實多半都是組織最高單位已經設定了事業的大方向之後,在各自授權相關部門針對執行或管理所研擬出來的策略。

這麼多的策略方向和類別之中,創業老闆到底應該要先做哪些策略研擬,或是該從那個策略開始執行呢?其實,策略一定是有方向、目標、一整套的運行方式,與依照老闆的願景,有其先後順序。一般要研擬策略時,我是採用美國企管相關學系經常使用的GAP差距分析中的簡易方式,提供女老闆們依照自己目前與未來的狀況作分析與擬定策略。

各位可以先寫下自己目前事業的情況、優勢、問題、或是提供的服務,接下來,幻想一下自己對企業的夢想與未來的遠景,最後,回到策略研擬的議題,想想看為了能夠達到未來的夢想,你認為有哪些事情必須要做好或是完成。

為了達到未來的夢想,目前所採行的所有手法與技巧,就是我們的策略方向。

當我們能列出自己的現況和未來,並分析我們可能需要完成或努力的方向之後,許多策略的研擬工具就能派上用場了,在各種策略研擬的工具中,我常會用目前在公司評量系統工具中,最流行的平衡計分卡部分的概念原理,協助創業者研擬策略目標與制訂其執行方向。

這項目前有許多國際企業用來做有效衡量與執行的工具,主要是因為我認同這個工具原理中,財務並非是衡量企業的唯一工具,而這個評量方式除了財務之外,還考慮其他有因果關連性的內部流程、客戶、與成長學習幾個架構來思考,而且可以依照產業的需要增加他的思考架構,比方加入風險、任務、政策法令等。

「人要有夢、逐夢踏實」對於企業來說,「夢」就是企業的願景,「逐夢」則要靠企業擬定的策略方向,而「踏實」自然指的就是執行與行動力;當然以一個顧問的立場,策略的研擬並不一定可以保證讓企業賺錢,但畢竟目前我所看到的成功創業案例中,大多數賺錢的事業卻一定都有兩個重要的成功關鍵:一位勇於面對與承擔風險的老闆,還有他依照自己價值觀與理念設計出來,讓事業擁有無可取代價值的一系列「策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ege 的頭像
    shege

    VB/VB.NET 儲存空間

    she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